foleon_image_sizing (2)

信用狀:傳統型安全付款解決方案(第 2 部分,共 6 部分)

信用狀 (Letters of Credit, LC) 長期以來都是備受青睞的風險管理工具,能為買賣雙方提供安全保障。

信用狀能保證賣方準時收到全額款項,也能保證賣方交付並履行合約條款後才能收到買方的款項,從而將現金流控制得最好 。由於信用狀的內容是可以視情況調整的,貿易商可將其用於拓展新市場,當有國家/地區規定銀行必須處理重要的進口合約時,信用狀也能發揮作用。

但是,信用狀的熱度已經漸漸降溫,主要原因在於買賣雙方都得付出相當高的成本。快速數位化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促進全球貿易發展,也協助新興市場的出口商更進一步瞭解可以接受的貿易實務並尋求能安全收款的不同方式。

取得信用狀很難嗎?

銀行簽發信用狀給買方的時間點是在針對買方背景及採購單等必要文件完成盡職調查,以及收到能擔保保證付款的抵押品之後,因此難易程度依據買方的財務狀況或買方與銀行之間的關係而異。以下快速介紹兩種主要的信用狀類型:

  • 不可撤銷信用狀 (Irrevocable Letters of Credit, ILC) 保障是針對保付貨價風險(買方違約或破產等風險),買方的付款義務由銀行擔保。這類信用狀最適合以國內市場貿易為主,偶爾收到大筆出口訂單,或是考慮要與新買方貿易但不清楚對方可信度如何的賣方。
  • 保兌信用狀保障是針對保付貨價風險和在第三國/地區經商的政治風險,因為是由非買方所在國家/地區境內的銀行保兌(通常會是出口商所在國家境內的銀行)。若是交易所在地是風險過高的國家/地區,唯有透過保兌信用狀收款才符合信用保險給付條件的情況,也會使用這類信用狀。 不過,每次交易都要取得信用狀,過程既耗時又費工,因此買方往往不願意請銀行開立信用狀。

不過,每次交易都要取得信用狀,過程既耗時又費工,因此買方往往不願意請銀行開立信用狀。

其中一個關鍵問題是可信度。對於財務狀況較弱或尚未與任何銀行往來關係的買方而言,要取得信用狀格外不容易。銀行可能會要求買方以存入資金的方式保證履行付款義務,這樣會讓買方失去以現金條件貿易有機會得到的任何優勢。另外,儘管機率並不高,但也會有銀行違約或破產的風險。

最重要的是,賣方能否說服買方提供信用狀,取決於買方的交易需求以及買方認定可行的替代方式。

有哪些成本及法遵規定?

人們通常誤以為信用狀相關成本完全由買方負擔。其實正好相反,受益人的銀行會向賣方收取一般行政和諮詢、修改信用狀以及資金轉帳等服務的手續費。保兌信用狀會牽涉到兩家銀行(買方和賣方所在國家/地區各一家),手續費成本加總大約介於發票價值的 0.1% 到 2% 之間,有可能相當可觀。人們通常誤以為信用狀相關成本完全由買方負擔。其實正好相反,受益人的銀行會向賣方收取一般行政和諮詢、修改信用狀以及資金轉帳等服務的手續費。保兌信用狀會牽涉到兩家銀行(買方和賣方所在國家/地區各一家),手續費成本加總大約介於發票價值的 0.1% 到 2% 之間,有可能相當可觀。

但是,信用狀並不能絕對保證付款。由於所有信用狀皆須遵守嚴格的法遵規定,因此銀行會嚴格履行信用狀條件。他們會嚴謹地查核各項條件,例如到期日、固定交件時間表,以及其他重要的合約進度,確認賣方是否確實履行。如其中有任何錯誤或變更之處,修改信用狀條件會相當複雜,也會另外衍生成本。

賣方必須雇用員工或委外確認信用狀條件是否完全遵守當地監管規定,以及備齊確認款項絕對準確所需的文件,因此也必須考慮相關成本。如未確實做到,有可能會導致無法彌補的損失,且與信用狀相關的法律爭訟恐怕會相當耗費成本和資源。

結論

整體而言,信用狀仍是全世界通行的一種方式,但越來越多人認為信用狀不適合注重科技的全球市場,因為在這樣的市場中,還有許多其他選擇可以幫助公司選最好的方式因應其信用管理需求。這些選擇包括發票貼現、銀行擔保以及信用風險保險。如欲瞭解詳細資訊,建議您參閱這裡的文章以及對照表。
 

請參閱我們部落格連載文章,深入瞭解上述每一項信用風險管理工具,以及各自的優缺點。

第 1 部分,共 6 部分: 推動全球貿易發展的信用風險管理機制
第 2 部分,共 6 部分: 信用狀:傳統型安全付款解決方案
第 3 部分,共 6 部分: 發票融資:現金流管理的替代方式
第 4 部分,共 6 部分: 銀行擔保:推動並保障高價交易
第 5 部分,共 6 部分: 信用保險:全面且具有成本效益的風險管理解決方案
第 6 部分,共 6 部分: 信用風險管理:選對解決方案關係重大

本網頁上的所有內容都受我們的免責聲明約束,可在此查閱。

分享至

繼續閲讀